今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征兵办获得消息,有位宝安退伍兵在服役期间曾重走长征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这位退伍兵叫李楚东,来自观湖街道。2014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楚东看到媒体宣传征兵入伍,同时也接到街道武装部的应征入伍号召,从小就热爱军事的他,便萌生了去部队体验军旅生活的念头。他把入伍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李楚东一鼓作气提交了入伍申请。通过层层筛选,李楚东终于如偿所愿光荣入伍,成为武警凉山州支队的一名战士。
在凉山州服役期间的李楚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从滨海宝安来到大凉山深处,李楚东深深感受到了这里的长征印记。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分别从皎平渡、树洁渡等渡口,胜利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并于5月30日成功过境继续北上。在短短28天里,中国工农红军纵横驰骋凉山会理、会东、德昌、宁南、普格、西昌、冕宁、喜德、越西、甘洛10个县市,留下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
巧渡金沙江
会理会议
彝海结盟
这些曾在中学历史书上看到的长征故事,一幕幕呈现在李楚东的眼前。在武警凉山州支队服役期间,重走长征路的新兵拉练,也成为李楚东军旅生涯最难忘的经历。
1935年,红军从山下的皎平渡过金沙江入川
李楚东清晰的记得,那是刚到部队的第一个冬天,参加新兵连的长征之路拉练。当时天空下着大雪,他背着被褥和日常用品负重行军100多公里。在拉练过程中,爬山路、穿草地,李楚东切身体会到当时红军长征路的艰苦。
李楚东说,通过这次亲身体验,他真正明白了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开走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取得了长征胜利。
李楚东进行体能训练
从此,长征精神一直鼓励着李楚东的军旅生涯。他说,无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不会退缩,一定用长征精神克服一切,打败挫折。
李楚东(左)与战友在一起
2016年9月,李楚东正式退伍。现在他回到了家乡观湖街道,准备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李楚东说,长征精神永在心中,会牢牢记住自己曾走过长征路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深度阅读〉〉〉
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自强不息永远在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在路上。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力争胜利的精神没有变。梦想需要不停步的追逐,希望要牢牢握在手中。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3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他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