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附近约会-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一对一空降可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坚持移风易俗 打造民族进步文化力

2016-10-20 来源:凉山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指出了移风易俗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我州脱贫攻坚“七个一批”工作规划明确要求,要做到移风易俗巩固一批。移风易俗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明。并且,越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或者在经济社会的变革时期,移风易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彰显出的力量也尤为强大。移风易俗,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摈弃落后风俗习惯,打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文化力量,是凉山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

西昌文明网配图

  坚持移风易俗,打造民族进步的文化力,首先要有对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出来的风俗习惯的科学认识。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这个积累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既往文化不断扬弃的过程,对新文化不断吸纳的过程。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与血脉,而一些风俗习惯则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落后,渐渐成为禁锢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藩篱。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打造民族进步的文化力量,就是一个对落后风俗习惯不断摈弃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坚持移风易俗,打造民族进步的文化力,要发挥干部主体责任作用。移风易俗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清晰的主体责任行动。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既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包括诸如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不信科学信迷信等陈规陋习。因此,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是移风易俗的具体参与者。在全面参与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在移风易俗中,党政企事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干部,要担负起移风易俗的主体责任,成为移风易俗的急先锋和排头兵。干部是移风易俗过程中的关键少数,干部一言一行,对群众、对社会风气的导向,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移风易俗中,各级干部们要首先带头,比如在不收高额彩礼、提倡厚养薄葬、信科学不信迷信等方面发挥好带头作用。这既是自觉行为,也是纪律要求。不仅如此,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还应该带头倡导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坚持移风易俗,打造民族进步的文化力,要搭建好各类载体和渠道。移风易俗不仅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浸润,也需要各级部门充分运用、搭建各类传播渠道和平台,大力宣传健康文明的风俗习惯。比如正在我州大力举办的农民夜校,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个覆盖村村寨寨的平台,把移风易俗的内容编印为乡土教材,结合村民们的具体生产生活进行讲解教学;还可以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让移风易俗以说唱的方式进村入户进行宣讲。而各类传统节庆日,更是宣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最佳时间。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起能够覆盖村村寨寨的移风易俗的宣传平台网络,让好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入脑入心。

西昌文明网配图 

  坚持移风易俗,打造民族进步的文化力,要有久久为功耐心恒心。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出来的风俗习惯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样,移风易俗也是一个不间断的渐进的过程。在脱贫攻坚中,我州绝大多数的农村,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我州的各县市也制定出台了移风易俗的各种政策措施,这是对移风易俗的刚性规则。同时,还要认识到,移风易俗归根到底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具有艰巨性和顽固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理念,一方面,用刚性的规则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另外一方面要充分注意到移风易俗的特殊性,这是一个滴水石穿,春雨润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久久为功的思想,把移风易俗贯穿在脱贫攻坚的始终,贯穿于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始终,就一定能够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民族进步的文化力量。

编辑:周明亮

主题活动


地方文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