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附近约会-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一对一空降可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传统文化

一场别开生面的彝汉双语演讲:彝族选手说汉语 非彝民族选手说彝语

2016-10-26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我所在的地方,有汉族、彝族、藏族,我们的学校就是民族团结大家园……”这是10月21日,在凉山民族文化中心多功能厅举办的“四川省第四届彝汉双语演讲比赛”现场,一名来自木里县三桷桠乡学校的语文老师王小琼的演讲词。身着彝族盛装的王小琼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激情洋溢地演讲,赢得了全场满堂彩。

  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助推精准扶贫内生动力,在凉山彝族地区掀起一轮双语学习热潮,增进各组群众之间的友谊,10月21日,由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四川省第四届彝·汉双语演讲比赛在凉山民族文化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来自17个县(市)的32名参赛选手通过彝族选手说汉语,汉族或其他民族选手说彝语的形式,进行两场精彩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木里县三桷桠乡学校语文老师王小琼(彝族)获得汉语组冠军,彝语组冠军则由喜德县贺波洛乡中心校的徐青松摘得。当天的比赛还分别评选出彝语组和汉语组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此外,还评选出了优秀奖和组织奖。

  比赛形式吸引观众

  台下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赛场上,亮点频现。32名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特别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选手说彝语环节,选手们激情演绎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和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事迹?;蚋呖?,或低沉,或急促,或平缓的语言在他们口中演绎到极致,时时影响着场下所有观众。

  获得汉语组冠军的王小琼说:“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风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义务。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汇集各民族的智慧,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之墙?!?/p>

  “有机会看到这么精彩的彝汉双语演讲比赛,对于一名在校彝族大学生来说,真的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特别是汉族和其他民族选手用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到了我,其他民族的朋友都如此精通彝语,我们本民族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比赛现场,今年就读于西昌学院大一学生阿达小李说道。

  当天,在比赛现场,可以说用“人气爆棚”来形容场下的观众一点都不为过。观众当中,不仅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寻常老百姓,有彝族、汉族、苗族、藏族……大家都充满热情,“彝族选手说汉语,汉族或其他民族选手说彝语”,这一形式吸引着在场的观众,观众席的掌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以双语演讲为媒介

  推动各民族语言学习交流

  据了解,本次四川省第四届彝汉双语演讲比赛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鼓励各民族互学语言文字的规定,结合四川彝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彝、汉民族之间互学语言风气较浓的实际,为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推动四川彝区民族团结和谐,助推凉山精准扶贫内生动力而举行的一次彝·汉双语演讲比赛。

  据此次彝·汉双语演讲比赛主办方介绍,20年来,共成功举办了四届彝·汉双语演讲比赛,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语言这一重要桥梁和渠道来加强本地区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地位,深化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本次彝·汉双语演讲比赛评分标准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部分进行评分。要求选手脱稿演讲,彝语和普通话发音标准,讲究演讲技巧。以在学校学习中自觉学习使用彝语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汉族或其他民族学生,以及在学校学习中积极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推广普通话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彝族学生作为参赛对象,通过彝族选手说汉语,汉族或其他民族选手说彝语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彝族学生学习普通话,其他民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深入推进凉山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消除各民族群众语言障碍,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王维华)

编辑:周明亮

主题活动


地方文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