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感动西昌人物”及“影响西昌事件”评选办法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西昌精神,传递正能量,营造“感党恩、跟党走、爱西昌、建家乡”的良好氛围,经西昌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9年度感动西昌人物及影响西昌事件”评选活动,不断增强全市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
经过前期的宣传、推荐,全市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共推荐78名人物和66件事件,经过评选领导小组初评,推选出15名候选人及15件候选事件。
一、公众投票
投票时间:2019年12月11日10:00—12月16日10:00
投票方式:微信投票。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西昌发布”在投票选项中选择心仪的候选人物或事件进行投票,每个微信ID每天限投人物及事件各10票。
二、领导小组投票
公众投票结束后,领导小组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投票。
12月20日前,综合投票情况和评委会意见后,按照公众投票数占60%,领导小组评分占40%的比例,综合评出10名“2019年度感动西昌的人物”、10件“2019年度影响西昌的事件”。
本次活动由西昌市公证处全程参与。
西昌市2019年度“感动西昌人物”
及“影响西昌事件”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2月11日
2019感动西昌人物候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张浩:在烈火中大写西昌精神
2019年3月30日,凉山木里发生火灾,张浩所在部队奉命前去救火,31日他们在返回途中,突然风向巨变,山林爆燃,张浩和29名救火人员壮烈牺牲,卒年29岁。
张浩,汉族,中共党员,西昌市安宁镇人。从小他就心里有一个愿望,长大后要当兵保卫祖国。2009年9月,他怀揣着报效祖国的决心应征入伍,成了凉山支队西昌大队四中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在部队他团结战友,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兢兢业业,每次参加救援灭火他都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危险。
张浩能力素质全面,在广大指战员中,有很好的口碑和威信,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中队长。他始终严于律己,勇于担当,是大家的暖心人。在担任中队长以来,先后带领中队圆满完成30多次火灾扑救任务。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尤其是在2019年,面对森林火灾频发的情况,他自愿放弃休假回家的机会,先后参与13次灭火战斗,从未缺席一场,每次任务都战斗在最前线,用顽强毅力克服疲劳和伤痛。
4月6日,在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牺牲的英雄张浩烈士魂归故里,骨灰安葬仪式在西昌市烈士陵园举行,当天,西昌上万市民为他送行。向英雄告别的庄严时刻,张浩同志的战友及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眼含热泪送别英雄。
张浩入伍以来,他不辱使命,恪尽职守,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刘勇:用生命践行使命与担当
2019年8月16日13时20分,西昌市白马乡党委书记刘勇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下村途中突发心梗,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7岁。
刘勇,中共党员,西昌市人。该同志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银厂乡党委副书记,阿七乡党委副书记,洛古波乡党委副书记,四合乡党委副书记,白马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白马乡党委书记等职务。
刘勇同志任职期间所处工作环境均为西昌市偏远乡镇,交通闭塞、通信不畅,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大,但他毫无怨言主动担当作为。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最艰苦的一线岗位。一心为民,每到一处为地方发展谋划施策殚精竭力。对党忠诚,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燃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付出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获悉刘勇同志因公殉职消息后,各级干部、群众自发前往殡仪馆悼念。用泪水和鲜花送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群众心中的好书记最后一程,并在全市掀起向刘勇同志学习的热潮。
刘勇同志的一生是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他能够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他的不平凡。
万平: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人生
万平,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7岁。在机要岗位工作36年来,数十年如一日,用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甘为“开荒?!?,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凡业绩。1983年5月,万平同志到市委办公室从事传真收发和文件复印工作。在互联网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自费购买技术书籍,自费参加电器维修技术函授培训班,不断积累知识,以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并自主设计并制作出“中国西昌公众信息网”和“西昌市电子政务内网”两个门户网站。
传递“正能量”,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坎坷。万平20岁不到父亲就因病离世。不久,伤心过度的母亲因脑溢血全身瘫痪,丧失了生活能力。人到中年,万平不幸被诊断为脑膜瘤,进行头颅手术后经过短暂的恢复,他又投入到工作中。他没有被病痛吓倒,脸上依然充满着微笑,每天到岗到位,甚至还和别人打趣:“只要你和我说话,你就可以练出高亢洪亮的声音?!?/p>
愿为“勤务员”,不断践行良好道德风尚。在工作中,万平宁愿自己吃亏吃苦,也要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温暖送给同志。他说:“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如果我做不了太阳,就做支蜡烛,用心灯点亮这个世界。蜡烛的光虽然弱,但至少可以照亮脚下的路,照亮你我他?!?/p>
苏波:让拾金不昧精神闪耀月城
苏波,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1岁,现任西昌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西城清扫所所长。他想方设法遏制“负能量”蔓延,带领环卫工在弯腰俯首间,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拾金不昧的精神。
2014年,在当了一年的环卫工人后,苏波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西昌市城管局环卫处西城清扫所所长。在工作中,他发现环卫工人经常在清扫街道、绿化带、掏果皮箱时会捡拾到一些诸如钱包、手机、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而环卫工人的处理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归还失主,有的送交派出所,有的上报单位,更多的却不知如何处理,有些胆小怕事的环卫工人害怕节外生枝、引火上身,把捡到的东西再次丢进了垃圾堆。
苏波想,要坚决遏制捡到东西怕招麻烦的这种“负能量”继续蔓延,决定建立失物招领平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5年,在西昌市城管局党委的支持下,“失物招领中心”很快成立,通过西昌城管微信平台向社会推送信息、联系失主、归还失物,不仅打通了为民解忧失物招领的“最后一公里”?;古ぷ嘶肺拦と思竦绞锖ε隆耙鹕丈怼钡男睦恚稣蠹业牡檬Ч郏檬敖鸩幻辆裨谡庾鞘形屡?。
截至2019年10月,通过苏波联系的失物招领信息发布平台已经发展到了220家,发布信息2300余条,归还失物1580余件,退还现金5万余元,送归迷途老人、孩子55余起。
黄金花:守护群众健康的疾控卫士
黄金花,女,汉族,现年47岁,现任西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生化检验科长。多年来,她带领科室人员对全市食药品从业人员、单位进行健康监护体检。对水质、餐具、公共场所等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及污水监测,及时、准确的提供了各种检测数据,为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用心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长期以来,黄金花视病人和体检人员如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对工作一丝不苟。一次在对一位发烧病人的血液检验中,发现他的白细胞超过正常结果的10倍,及时建议病人进行复查,使病人得到早日确诊,确保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畏艰险,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多年来,黄金花带领科室同志处理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十余起。只要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三更半夜,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采样,回实验室后加班加点认真细致的分析,为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勇于担当,具有奉献精神。不管是在非典期间,还是在麻疹风疹防控时期,哪里有需要,黄金花和她的同事就出现在哪里,她总会带领科室的同志战斗在第一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被感染。2012年,检验科在某学校检测出疑似甲肝感染者,通过及时向上级汇报,迅速处置切断传染源,防止了甲肝在全市范围内的流行。
杨耀坤:临危不乱演绎最美女司机
杨耀坤,女,汉族,现年55岁,现是月城公交公司一名驾驶员。2018年的火把狂欢夜当天,杨耀坤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路上一辆小车起火,在确保公交车和车上乘客的安全后,她临危不乱,动作麻利地拎起灭火器上前救火,避免了事态的发展和扩大。其英勇的表现被市民称赞,称她为“最美女司机”。
2018年8月6日晚上8点28分,杨耀坤驾驶19路公交车行驶至天王山大道加油站附近时,发现离公交车道不远处有一个人慌慌张张地向她的车子跑来。与此同时,她看见主干道上一辆白色小车右前方冒着浓烟已经开始起火。情况十分危急,杨耀坤来不及询问来人情况,为了公交车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她临危不乱拉起公交车断气刹,将车稳稳停在公交车道上熄火后,打开车门防止意外发生。
随后,杨耀坤一边从驾驶位后面取灭火器,一边大声喊道:“车后门处还有一个灭火器,哪位拿上跟我一起去救火”?;耙粑绰?,杨耀坤已经奔向起火的小车,在她和另一位不知名乘客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小车明火被扑灭,避免了危险的进一步扩大。
在许多人眼里,杨耀坤还是一名爱管闲事的司机。老太太过路跌倒她要去管,公交车上小偷偷东西她也要去管。经常坐19路公交车的人都认识她、喜欢她,因为她特别乐于助人、有亲和力。
杨勇:为残疾人撑起大爱的天空
杨勇,男,现年40岁,西昌市樟木箐乡麻柳村村民。
杨勇是不幸的,他出生患“小儿麻痹症”,年幼丧母,父亲残疾,家庭赤贫,童年经历了一个普通孩子难以承受的太多苦难。杨勇又是幸运的,他身残志坚,不但没有被生活的不幸所击垮,还通过创业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因家庭极度贫困,杨勇从小就有一颗创业的心,盼着长大后,凭着自己的努力挣到很多的钱,减轻生活负担,让家里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初中毕业后,杨勇学过技术,开过家电维修店,背井离乡在外打过工,几度创业几度浮沉。
借助西昌的天时地利,2013年杨勇涉足做葡萄生意,在当年就收获了颇丰的回报。在尝到葡萄产业的甜头后,2014年,杨勇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采购、销售,而是下决心种植葡萄。如今,杨勇的葡萄产业从当初的10多亩地已经发展壮大到如今的36亩。同时,当初仅30平米的家电门市,如今已经扩大到了800平米展厅的家电家具商场。
由于本人身患残疾,父亲也是残疾人,杨勇深知残疾人生活不易,就业太难。从自己事业稍有起色开始,杨勇就聘用周边残疾人在自家家电门市和葡萄园就业。目前,他的企业有10余名残疾人。他希望有一天,他们也可以和他一样,走出一条成功的创业路。
2018年,杨勇被评为“西昌残疾人优秀创业范户”。
苏林:大山深处的禁毒第一书记
苏林,男,彝族,中共党员,现年57岁,系凉山监狱二级警长(副调研员)。他是一名老警察,坚守在高墙内37年,帮助无数迷途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在他56岁的时候,走出了高墙,却奔向了更为艰险的禁毒现场,只为改变一个个村庄的命运,还彝乡一片净土。
2016年,苏林作为组织派出的禁毒专职副书记,奔赴凉山昭觉和布拖两县。在长期的监狱工作中,苏林看到很多彝族同胞因毒品进入监狱,感到非常痛心。因此接到禁毒防艾任务时,从警37年、已经56岁的他没有一丝犹豫,二话不说,收拾行囊,扎根基层。
苏林派驻的吾合村禁毒防艾工作异常复杂,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首先组织人员学习禁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结合实际,严管严控。他充分利用自身是彝族和熟知当地民风乡俗的优势,在吾合村每季度定期举行一次“毕摩诅咒”“驱毒仪式”、“杀鸡喝血酒”等活动,以此坚定村民禁毒防艾的决心。
2018年7月5日19时许,苏林从派驻点返回乡政府途中,遇见两名吸毒人员打斗,他立即上前劝阻,却被其中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抓伤。在服下阻断药物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在禁毒战线上,为还彝乡一片净土、为创建“无毒社区”、为保一方平安奉献自己的力量。
朱光伟:凡人善举扬人间真善美
朱光伟,男,汉族,现年54岁,西昌市阿七乡桂花村一位普通农民。10余年来,他坚持为患者提供免费的临时居住场所,义务照顾病重的“五?;А敝敝晾胧?。他孝敬老人、帮贫济困、团结乡邻的良好家风,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了光辉榜样。
朱光伟的家距离“西昌好人”张正朝的义诊室不足100米。10年前,他看到外乡的一位患者为了找张医生看病,不惜舟车劳顿,跋涉百里,几天就要往返一次,于是起了恻隐之心,将自家一处住房无偿地提供给患者暂住,还为患者准备了生活用品和食品?;颊卟∮笊跏歉屑?,拿出一些钱感谢他的帮助??芍旃馕八担骸澳忝枪兆硬蝗菀?,张医生都免费给你们看病,我怎么会收你们钱呢?”就这样,一位患者离开了,又来了新的患者,朱光伟不但没有收回房屋,还新添了住宿用具、水电设施、应季蔬菜,供后来的患者暂时居住。就这样,10多年过去了,寒来暑往,先后有100余名患者在朱光伟的“患者之家”安心治病。
2018年,看到村里的“五保户”王大明老人身患重疾无人供养,朱光伟又义无反顾无偿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直到前不久老人病逝。朱光伟为其办理了后事,并将老人遗留的所有财产悉数交给了组集体。
朱光伟说,他做的都是平凡普通的小事,但一件小事做的人多了,就会感染周围的人一同来参与,凝聚更多的人共同传播正能量。
宋文杰:服务居民甘为社区孺子牛
宋文杰,男,汉族,56岁,现是邛泸景区的一名保安,也是西昌市新村街道办海滨社区的居民小组长。多年来,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爱戴。
见义勇为,人人称赞。2019年9月11日晚11点,海滨社区格格巡逻队在月色小镇的游船码头巡逻时,发现有一女子跳水。身为格格巡逻队长的宋文杰毫不犹豫、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人,最终,跳水女子被成功救上安全地带。得知女子是因为感情原因酒后寻短见,宋文杰顾不上更换自己早已湿透的衣裤,组织大家一边为女子找干衣服,一边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劝导和安慰,一边寻找与女子共同出来玩耍的朋友。在大家的努力下,10分钟不到,女子的朋友赶来接人,再三感谢宋文杰的救命之恩。
爱岗敬业,认真履责。景区保安工作较为复杂,碰到的人和事也是形形色色。这些年,宋文杰在工作中救助过奄奄一息的弃婴,帮助过迷路的外地精神病患者成功回家,参与过落水尸体的打捞工作……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热心助人,群众满意度高。逢年过节,大量游客来邛泸景区游玩的同时,也给社区环境卫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些问题宋文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除了雷雨天气外,几乎每天他都要手持口袋、火钳穿梭于景区路上,清除乱贴乱画和绿化带里的杂草。他无私的行为,感动了海滨社区的其他居民。
边绍奎:初心不改一路行善不停歇
边绍奎,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6岁,西昌市礼州镇田坝村支部委员,西昌金茂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农民家庭出身的他,是群众的好干部、好邻居、带头致富的好能手。20余年来,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品质,受到四周乡邻的传颂。
边绍奎是村里带头致富的模范先锋。1985年他在村里办起了社办瓦窑;1995年创建了西昌市礼州水泥制品厂;2004年成立西昌市金茂实业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西昌市红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他勤奋好学、钻研技术、为人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好,成为了村里最早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并带动了1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解决了周边群众300余人的务工问题。
自从生活有了点起色,边绍奎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为家乡发展尽心尽力。为改变田坝村出行状况,他先后捐资12万元硬化村道;为防止田坝村被水患侵袭,他不但出资还主动组织自己公司的工人义务将被冲毁的河堤修缮加固;为了抢修遗址、?;の奈?,他个人出资出力请工人进行抢救性修复,带领村民重新打造了村里的红色旅游文化景点红军井和边家祠;从2002年开始,他带领公司员工定期慰问敬老院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困难户修葺房屋
……
边绍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鼓励他们积极生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潘作布:彝乡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潘作布,男,彝族,中共党员,现年43岁,现任西昌市响水乡木耳山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一名退伍军人,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后退伍不褪色,带领家乡木耳山村民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树立了一名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党和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潘作布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先后在矿山、企业等工作。2012年,为了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他继续积极投身建设家乡,来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响水乡木耳山村担任支部书记,他觉得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村民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其乐融融的“小家子”。作为村支部的领头人,他深刻地意识到“领头羊”对于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坚持将农民收入与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借力于西昌市委、市政府实施产业脱贫扶持为契机,在反复调研与规划后,2017年9月,他带领村两委在西昌市安宁镇马坪坝以最低成本流转三十多亩荒田,将坝区大棚葡萄视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靶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有效解决了木耳山村常年“空壳村”的难题。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已成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化的典范之一。
2017年,潘作布被评为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因工作成绩突出,木耳山村被评为2018年西昌市优秀基层党组织。
高兴念:4年送出2万余碗爱心米粉
高兴念,女,汉族,现年49岁,凉山州会理县人,西昌“高姐羊肉”店主。在西昌,很多环卫工人都认识高兴念,她在西昌开有6家羊肉米粉店,4年来,她的6个店始终坚持环卫工、老人、小孩吃粉一律免费,共送出2万余碗免费米粉,被市民称为“好人好店”。
高兴念出生在会理农村一贫苦家庭,创业路上也经历过很多失败。2015年,她的第一家米粉店在西昌福新路开业。一个寒风刺骨的早上,一名醉酒男子跑到店里寻衅滋事,当时店里只有她一人,正当她感到害怕之时,店门口一名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进店安慰她说,“高姐,有我在,不怕?!弊砗嚎醇腥饲袄粗?,悻悻而去。为感谢前来帮忙的环卫工,自此,高兴念决定,以后只要环卫工人来店里吃米粉,一律免费,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点事情。并形成“高姐羊肉”的店规,上墙明示遵照执行。同时,对同去吃粉的老人、小孩也不收费。
对一些不好意思进店的环卫工,高兴念还教店里的员工“套路”他们进店吃粉。多煮米粉,多加羊肉,口头说要收钱,等环卫工真正付钱时又以老板不在为由拒绝收钱。
高兴念说,只要“高姐羊肉”在的一天,就有免费提供给环卫工人的米粉,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她都会把这个店规坚持下去。
开店4年来,“高姐羊肉”从无不良经营记录,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米粉店不断扩大规模中,仍坚守初心,用持之以恒的善行温暖着这个城市。
李佐堂: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续写春秋
李佐堂,男,汉族,现年74岁,是西昌市琅环中学一名退休教师。在教师岗位上,他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如今,他又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琅环乡老年协会、琅环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作贡献,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李佐堂先后在琅环中学、西昌市民族中学、礼州中学任职,直至2005年正式退休。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学校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先后参与琅环乡老年协会的筹建工作,《琅环乡志》撰写和编辑,礼州中学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2015年,琅环乡聘请李佐堂为琅环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这使他更加倾心于关心孩子们的教育工作。3年来,他经常深入基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在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育新一代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敬仰、爱戴和乡民的赞扬。2017年获“西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西昌市“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教师,他朴实地如一粒尘,却又厚重地如一部书。他在我们身边,没有说教,没有豪言,却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家人都劝他别那么劳累,歇歇脚,出去旅游旅游,他却说:“一辈子和教育打交道,退休后又在关工委找到了育人的舞台,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这让我感到很庆幸,我要发挥余热,要老有所为?!?/p>
丁玉华: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丁玉华,现年53岁,冕宁县人,于2010年在西昌市春城路创建西昌市小丁饭店、小丁商务酒店。10余年来,丁玉华始终坚持诚信原则,依法经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丁玉华在冕宁县五交化公司工作。2000年,由于单位改制,丁玉华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为了生计,她毅然选择创业,在冕宁县开起了一家小餐馆。创业初期非常艰难,但她相信“只要肯吃苦,永远都不会晚”,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干净卫生、味道可口、价格实惠的原则,餐馆生意越做越大。
餐馆扩大经营以后,丁玉华不忘初心,不断地为社会解决就业培训问题,截至目前,西昌小丁企业共有210多名员工,其中彝族员工占50%,藏族员工占6%,回族员工占2%。在丁玉华的带领下,企业恪守劳动合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不管企业遇到什么困难,从不拖欠员工工资。
致富不忘国家,积极公益感恩回报社会。
丁玉华在创业20余年来,最大感受就是致富不能忘国家,要懂得感恩并极力回报社会,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丁玉华都会带领团队开展给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儿童送温暖活动。在今年“3·30”四川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期间,小丁饭店为此次服务火灾事故的工作人员免费送出卫生、营养的盒饭1000余盒……丁玉华说:“作为小丁人,我们应该为社会做点实事,以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