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笔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依据《天府旅游名县评选办法》,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107个县(市、区)的申报材料及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审查,最终将91个县(市、区)纳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申报范围,入围的91个县(市、区)遍布全省21个市州。西昌市顺利入围。
何谓天府旅游名县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计划通过5年努力,建成50个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对于西昌市加快推动全域旅游战略,打造旅游首位产业,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府旅游名县政策“福利”
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省财政一次性给予3000万元奖励;优先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项目资金;优先保障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用地需求,命名县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指标150亩;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享受相应政策;优先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财政贴息贷款扶持;优先支持培育和打造新业态旅游产品;优先支持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优先纳入全省文化和旅游国际(国内)营销计划。
西昌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绚丽多彩
年均气温18℃,全年日照300多天,是春天栖息的城市。海拔1500米,是世界公认最适宜人类旅居的海拔高度。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全省唯一的城市湿地。全市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4A景区2个、3A景区8个,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60余项国家级品牌荣誉。
民族文化极具魅力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航天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丰富多彩。境内有彝、汉、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奴隶社会博物馆,火把节、彝族年、藏历年、开斋节等民俗风情精彩纷呈。
彝族火把节
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西昌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境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齐备。成昆铁路纵贯全境,复线建成后2.5小时可达成都、昆明。青山机场已开通覆盖北上广深等22个全国重要城市的航班,2019年通航城市将达到30个。2021年西昌至昆明高铁开通,2022年至成都高铁开通,2022年建成80公里西昌绕城高速,兴建8条高速公路。
政策保障支撑 顶级规划引领
近年来,西昌持续发力,建成了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围绕旅游创建了68项国家级品牌,旅游实现了首位产业发展,块头大、基础好。通过“黄金十年”发展,“铂金十年”发力,县域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提升,基本财力能够持续保证基础投入。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89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第62位、中国品牌城市百强榜第44位。
为确保西昌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西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布局,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软硬件水平,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邛海湿地上空百鸟归巢 叶昌云摄
西昌明确创建路线图
2018年:进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行列;
2019年:成功创建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2020年: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6年: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影响巨大
景区公共服务齐全
西昌,老天爷异常垂青这里,春天栖息在这里,嫦娥从这里起飞,这里有中国的动植物基因库,常年温度17℃,优良天气长达300多天,奇花异草蓬勃生长, 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旅游宝地、康养胜地。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旅游城市榜2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块块“国字号”名片的背后,是西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首位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
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升级。央视“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永久落户西昌,荣登2018年度魅力文旅发展潜力城市榜首,第12100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凉山·西昌”星,助推西昌城市魅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牵引西昌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转型。2018年接待游客达到2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到235亿元,成功创建四川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
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旅游环境明显有序,游客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旅游景区(点)乱修滥建等各类乱象明显遏制。高质量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举办一批文旅大型活动,高质量举办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等各项体育赛事,举办邛海湿地音乐节,实施建昌古城灯会、礼州古镇庙会、邛海开海节等地域文旅项目。
全市高度重视创建工作
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加快推进西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西昌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抓手。
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西昌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创建意义,坚定信心,合力攻坚。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出台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政策;财政部门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国土部门强化旅游用地保障,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市级各相关部门根据创建标准,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及配套方案。
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景区公交路线,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建设集散中心或服务点;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厕所配套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涵盖城市管理、交通、天气、环境质量、旅游等信息;建立旅游管理监测平台,完善应急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视频监控、营销系统等功能;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讯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市、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质量强市示范市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荣誉,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夯实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基础。
全域提升乡村旅游。依托西昌“乡村十八景”,创建一批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以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市”为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蓝花楹盛开的西昌道路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联动”协同推进
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建立“四创联动”协同推进机制。成立西昌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考核机制,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经济强县建设“四创联动”,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多元化特色旅游品牌。依托独具特色的阳光生态,升级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发挥生态和中医药优势,建设好医生医药小镇,培育发展健康旅游。依托红军礼州会议旧址,打造红军长征广场,优化提升知青博物馆,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突出西昌地域文化旅游特色。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ず痛炒迓?、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的开发和?;?。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湿地文化、知青文化、建昌文化、红色文化、健康养生“六大”文化旅游资源。
建设邛海-安宁河河湖公园,构建水文化和生态文化体验区,把西昌建成全国“河湖公园”示范区。
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阳光休闲度假康养文化体验区。
建设安宁河阳光生态经济走廊,构建农文旅体验区。
建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打造邛都文化航天文化体验区,挖掘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实施一批康养旅游项目群:即冰雪小镇、温泉小镇、航空小镇、安宁河水上乐园、凤凰栖康养小镇,打造“康养旅居”四位一体健康产业新格局。
朋友圈“西昌加油”已经刷屏
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从我做起
争做文明市民,树立旅游城市形象。西昌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争当知礼向善公民塑造文明市民形象,从我做起,自觉?;せ肪常ぜ以?,痰不乱吐,屑不乱扔,摊不乱摆,车不乱停,水不乱倒,人不乱行;遵守交通法规,做到行走有道、乘车有序、坐车有礼、开车有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徳,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和大声喧哗,不损坏公共设施,不破坏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旅游区、旅游廊道、旅游村镇周边实现洁化绿化美化??埂靶∈掷笫?,共创天府旅游名县”主题宣传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建宣传、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等创建工作??孤糜喂怀?、出租车专项整治,倡导文明行车、安全行驶、热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