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骀荡,万物返青。全国各地又渐次进入植树好时节。但民众应该去哪里履行植树义务?应该以何种具体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据报道,北京各区日前开展了以“绿地大扫除”为主题的义务植树尽责活动,今年北京市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11处,可供植树面积2366亩,设立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19处,可抚育面积6036.5亩。北京市的这一做法,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给民众自发参与义务植树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平台,打通了“履责渠道”。
义务植树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明确:开展全民性的义务植树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我国《森林法》进一步规定:植树造林、?;ど郑枪裼〉囊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
近年来,民众的植树绿化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想奉献一份义务植树的责任,都想完成属于自己的植树绿化任务。然而,揆诸现实,不少人却处于有义务植树的劲不知道向哪使、不知道怎么使的状态。诚然,一些地方或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集体植树活动,一些企业、公园等也会策划树木栽植、认养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难以满足个人的义务植树参与需求,也就是说,社会层面对个人植树的统筹考虑和安排还远远不够。
北京市不仅组织市民开展“绿地大扫除”集体活动,给市民拉出清理杂物、整理树堰、捡拾垃圾等任务清单,还设立多个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和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通过线下和线上双渠道接受市民的植树预约、签到,对市民参与义务植树的地点、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引,对市民错峰尽责进行提示,并发放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有了政府的指引和服务,市民参与义务植树就有了精准的切入点、发力点,有了更强的仪式感,就能少一点茫然、错乱,履责行为也能变得更加规范、合理。同时,政府给民众打通参与义务植树的“责任出口”,也能进一步调动民众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挖掘民众的义务植树潜力,释放民众的义务植树活力,能够提升民众义务植树的履责率。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敝彩髟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堪称“国之大者”。植树造林,人人有责,也需人人都有尽责的路径。北京市通过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等措施,为市民参与义务植树提供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其他地方都应积极学习跟进,用更全面、更细致、更完善的机制和服务承担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组织责任,给参与义务植树的民众指好道、划好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民众知道去哪植树、怎么植树。(李英锋)